【海优项目】
一、项目简介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依托学院申报领域:兵器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力学、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
二、申请人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4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3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参照2023年海外优青条件,具体以2024年基金委发布通知为准)
三、相关待遇
1.聘任岗位
事业编制,聘为教授、博导,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薪酬待遇
(1)年薪70万+奖励绩效、突出贡献奖励等其他收入,上不封顶
(2)部分学院(研究院)提供一次性奖励
(3)相关领域特别优秀者,将获得“翱翔人才(特别资助)基金”额外支持,20万/年,支持期3年,共60万
(4)实行薪酬动态稳定增长机制
3.科研经费及条件
(1)提供200-6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含国家)
(2)博士生指标入职前三年每年保证1个
(3)入职前三年招收的博士后,薪酬由学校全额承担(博士后年薪29万)
(4)学校全力支持组建学术创新团队,可申请翱翔青年科学家工作室,开展交叉研究与合作
(5)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办公和实验场地
(6)提供行业院所合作平台、挂职锻炼机会
(7)配备“责任导师”,一对一指导,职业生涯全过程支持保障
4.生活服务保障
(1)安家费及货币化补贴200万(含国家和地方)
(2)子女享受西工大中小幼优质教育资源(全国顶尖)
(3)享受“三秦优才卡”,享受省内机场、铁路客运站贵宾服务,医疗系统“绿色通道”,三甲医院体检,省内A级景区免门票等高层次人才专享服务
特别说明:
1.海外优青进入答辩暂未通过者,经一定程序纳入学校“翱翔海外学者”(NPU Aoxiang Young Fellow)支持,年薪45万,科研经费理工类100万,安家费及货币化补贴40万,提供硕士、博士、博士后指标等。
2.申请海外优青,可同步申请“陕西省人才计划”和学校“翱翔海外学者”,多项待遇叠加支持。入选“陕西省人才计划”,支持津贴60万(免税),科研启动经费30万。
学校和学院将为您提供从政策咨询、申报准备、入职报到、落实待遇等一站式服务和全过程保障,同时组织专家指导申报书撰写和修改。学院将配备专人协助您准备和完善申报材料。
四、申请方式
请将个人简历发送至学院联系人,邮件主题请标注为“海外优青”。
联系人:程老师
联系邮箱:hhxybgs@nwpu.edu.cn
电 话:029-88460616
【伯乐引才专项奖励】
对于推荐人选依托学院有效申报及入选国家各类人才引进计划者,学院提供丰厚的“伯乐奖”奖励。
【学校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坐落于陕西西安,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之一,1995年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2017年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是“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一带一路”航天创新联盟发起高校。今天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上续写新的辉煌。
【学院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坐落于陕西西安,作为学校“三航”特色学院之一,是我国海洋技术与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双一流”重点建设学院之一,主要从事水下航行器、水声工程、海洋工程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扎根古都,辐射全国,平台资源丰富
学院现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陕西省共享平台、2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成立了青岛海洋研究院交叉研究中心;建成“海洋信息感知”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有国家级“海洋创新感知学科引智基地”、“中俄海洋工程联合实验室”;现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
人才济济,桃李不俗,杏坛群芳汇聚
航海学院现有教职工20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资格80人,硕士生导师资格155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获奖者2人,全国创新争先奖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级领军人才9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8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2人,其他省部级优秀人才40余人。
造梦海工,筑梦深蓝,学科特色鲜明
学院以“海洋工程类”大类招生,下设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声工程、信息工程(含控制)、海洋工程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其中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承担兵器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2个国家一级学科建设,并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同时支撑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物理学、网络空间安全4个国家一级学科建设。近年来,在“海洋强国战略”需求和“智慧海洋”等重大科技专项牵引下,学院在多学科融合方面不断探索与创新,拓展了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考察、深海资源开发、海洋信息智能感知等学科方向。
向海图强,经略海洋,科研成果丰硕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40余项,科研到款连续9年过亿,2023年学院科研经费到款6.5亿元。 学院科研发展态势良好,近三年来牵头获批牵头获批19.97亿、1.65亿、1.479亿、1.16亿四个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学院基础研究稳步提升,2016年以来,学院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0余项,包括重大仪器专项(自由探索类)、重大国际合作专项、重点项目、联合基金等重点类项目19项;学院工程应用实力雄厚,先后牵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型号背景项目、国家海洋专项、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等科研项目35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