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我国海洋信息领域技术进步,加强海洋学、水声学、电子学、信息学、人工智能等学科方向的交叉融合,增进海洋信息感知技术学术交流,促进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快速发展,由西北工业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科学技术研究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和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主办,航海学院、海洋声学信息感知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海洋信息感知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联合承办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高峰论坛”,于2018年11月23日上午10:00至下午18:30,在西北工业大学国际会议中心第五会议室隆重举行。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蒋兴伟院士,战支某研究所于全院士,西北工业大学马远良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杨士莪院士,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副所长李风华研究员,中船重工第715研究所副所长杜栓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副院长赵忠明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王宁教授,中船重工第726研究所董阳泽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张骏教授,校长助理杨益新教授,航海学院院长潘光教授等领导嘉宾应邀出席。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来自中船重工第705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南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电36所、中船工业集团721厂、中科院声学所北海研究站、香港科技大学、英国Heriot-Watt大学等20余家科研、企事业单位的近200余名专家学者、教师和研究生。
此次论坛以“海洋智能信息感知”为主题,旨在交流该领域的科技前沿技术和研究热点,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高峰论坛由潘光教授和杨坤德教授分阶段主持,党委副书记张骏教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
论坛共邀请到16位国内海洋科学、水声工程、电子信息领域的院士和知名专家做专题报告。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蒋兴伟院士做了《我国海洋卫星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专题报告,主要介绍了我国海洋卫星系列的发展历史、建设情况和发展规划,说明了我国海洋卫星遥感技术已经位于国际前列,所测数据更加精确、测量速度更快,已被国际同行作为标准数据使用。
战支某研究所于全院士做了《天行星座与海疆围栏发展构想》专题报告,首先系统介绍了天行星座的构想,可实现全球预警侦查、目标跟踪、物联网数据采集等功能;进一步介绍了海疆围栏的构想,通过海上浮标和卫星组网可实现海洋数据通信组网与预警探测等功能。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王永刚研究员做了《太平洋—印度洋洋际交换及其气候效应》专题报告,介绍了团队对太平洋-印度洋海水交换的研究,揭示了国内外研究洋际交换不守恒的原因。
中国海洋大学的王宁教授做了《海洋环境噪声相干成像》专题报告,介绍了通过变换矩阵提取水声信号不变量的方法,以及仿真实验结果。
东南大学的安良教授做了《开放式水声阵列信号仿真技术》专题报告,展示了水声阵列信号仿真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介绍了基于软件的水声阵列信号仿真技术实现方式。
西北工业大学的杨益新教授做了《声纳系统强干扰背景下弱目标高分辨方位估计》专题报告,系统介绍了团队在强干扰背景下使用声呐系统探测弱目标的理论和实验工作,以及近期发表的文章论著等相关科研成果。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的李风华研究员做了《被动海洋声层析方法及实验研究》专题报告,介绍了通过被动方式测量海洋声速剖面的方法,通过改进方法将被动测量的时间缩短,提高了反演声速剖面的精度,使其具有了一定的实用价值。
中船重工第715研究所的杜栓平研究员做了《被动声纳目标识别技术研究综述》专题报告,首先指出被动识别的难点,并着重介绍了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挑战;然后对被动识别研究进行了展望。
西北工业大学的陈景东教授做了《声信号信息处理及其在人机交互方面的应用》专题报告,首先介绍了声信号处理中面临的问题,如语音降噪、去混响、回声对消等,然后展示了阵列信号处理技术在声信号处理和人际交互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的鄢社锋研究员做了《水声通信与组网研究进展》专题报告,介绍了国内外水声通信与组网研究的发展历史和最新进展,着重指出了我国在该方面研究面临的难点和挑战,以及国内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方向。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的李整林研究员做了《深海海底山和海盆条件下的声传播特性》专题报告,介绍了团队在海底山环境下的三维声传播、深海微小地形起伏对声场的反射效应、海沟环境下的声场汇聚现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中船重工第726研究所的朱代柱研究员做了《主被动声纳背景均衡与目标探测》专题报告,通过用非高斯噪声假设取代高斯噪声假设,构造了新型检测器,在背景均匀化混响抑制技术中提出了时空一体均匀化方法,同时也提出了基于t0滤波器的目标检测技术以及基于目标回波特征的背景均衡技术。
中船重工第726研究所的董阳泽研究员做了《水声网络对抗技术》专题报告,介绍了不同层面上的水声网络对抗技术,包括协议层、路由层等,并展示了每个层面上特定对抗技术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香港科技大学的孙亮博士做了《声超材料及其在水声材料中的应用》专题报告,首先介绍了声超材料的概念和发展历史,然后介绍了将超材料应用于水声吸收的工作。
英国Heriot-Watt大学的王旭副教授做了《基于光学码的通信和成像应用》专题报告,系统地介绍了课题组在光学编码上的工作,可应用于通信和成像等,并提出了将编码技术应用于水声学研究的展望。
西北工业大学的张晓雷教授做了《声学感知与智能交互》专题报告,介绍了深度学习技术在声学感知方面的应用,现场展示了语音提取、语音分离等成果,并展望了人工智能方法在水声研究中的应用潜力。
2018年船舶与海洋工程高峰论坛是海洋智能信息感知学术领域的饕餮盛宴,专家们丰富、生动、细致的科研报告不仅让所有与会师生受益匪浅,还为师生们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开拓了领域内师生的科研视野,为我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水声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